发展规划处、党委研究室、法治建设办公室

长春工业大学校长张德江:现代教学观下的教师职责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0-05-04   动态浏览次数:676
长春工业大学校长张德江:现代教学观下的教师职责
2010-5-4

 

  摘要:本文基于现代教学观对高校教师的职责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提出了在现代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激发;强调了教师应具有相应的教育理念;提出了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应注重“四体现”和“四个更重要”;讨论了师生关系建设的多种模式。

 

  关键词:教师职责,教育理念,激发教育,师生关系  

 

一、教师的职责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激发

 

  韩愈在《师说》中提出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成为1000多年以来历朝历代我国教师的职责,但是到今天,仅靠这三条已不适应新时期的要求,比这三条更重要的是“激发”。

 

  1.激发学生悟道比传道更重要

 

  读书明理,教师要教给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所以传道是教师的基本职责,然而,比传道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悟道,是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和素质。知识是学来的,能力是练来的,素质是养成的。觉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环境中熏陶、在实践中体悟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要责任是“激发”学生,使学生产生内在的自觉,进行自我的激励,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

 

  2.激发学生学会学习比授业更重要

 

  当今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化,特别是通过网络查询,很多教师还不知道的信息和知识,学生已经知道了,一些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技术,教师还不会的,学生已经会用了。对于其他专业领域,知识都在飞速发展、日新月异,靠教师本人已有的知识已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  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

 

  3.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比解惑更重要

 

  狭义的解惑就是给学生答疑,这当然还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但是比答疑更重要的,是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会思考。温家宝总理日理万机,但是很重视教育,用心研究教育。他在20091月发表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文中,对教育问题进行了很深入、很精辟的分析,他说:“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内容。学和思的结合,行和知的结合,对于学生来讲非常重要,人的理想和思维,老师是不能手把手教出来的,而恰恰是理想和思维决定人的一生。教学改革还要回到学、思、知、行这四个方面的结合,就是学思要联系,知行要统一。”温总理的这段话,说出了引导和激发学生思考的重要性。特别是我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量的、不同层次的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首要条件就是会独立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独立思考比获取更多的知识重要得多。

 

  4.教学现状呼唤激发教育

 

  (1)“教”的过程中缺少激发。多年来我国的大学教学总体上还是填鸭式的满堂灌,存在着五个“过多与过少”现象。一是灌输式过多,参与式过少;二是结论型过多,问题型过少;三是封闭式过多,发散式过少;四是重分数过多,重能力过少;五是书本知识过多,实践训练过少。

 

  (2)“学”的过程中需要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状态总体上比较被动,也存在着五个“过多与过少”现象,一是在学习方式上,从师型过多,自主型过少;二是在思维方式上,求同性过多,求异性过少;三是在学习状态上,顺从型过多,问题型过少;四是在学习层次上,继承性过多,创新性过少;五是在学习情感上,应试型过多,兴趣型过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能强迫,只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素质不能灌输,只能激发,学生的潜力之大不可忽视,需要激发。所以有效开展激发教育是提高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经之途。

 

  二、教师不仅要掌握学科知识,还要具有教育理念、具备职业道德

 

  具备应有的教育理念,是教师工作的灵魂和先导。教师职业具有双专业性,既要具有学科专业的功底,又要具有教育专业的知识。学科专业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育专业解决“如何教”的问题。作为一个教师,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方面要有自己的研究与思考,树立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教育思想与观念,包括人才质量观、教学观、师生观和教师职责观。

 

  其中教师职责观关系到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教育理念。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要为人师表,要诲人不倦,要授业解惑,要发展创新。为人师表,要求有很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诲人不倦,要求有很强的尽职敬业精神;授业解惑,要求有很高的业务水平;发展创新,要求有很强的研究能力和学术造诣。所以做好一个大学教师是很不容易的。要做一个称职的教师,就需要保持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和激情。

 

  一是对自己专业的热爱和兴趣。把自己所从事的专业作为一生所为之追求、付之心血、赖以成长、甘愿奉献的事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不断地培养、积累对自己专业的兴趣,对自己岗位的兴趣。能够带着兴趣和感情去做事,就可以做到忙而不累、乐而忘忧,就能够激发灵感、事半功倍,就能够更快地提高,更多地出成果。

 

  二是对学生的热爱和负责。这是一个教师最重要的品德,是对教师这一岗位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一个教师“做人”的重要体现。一个对学生不负责任的教师是一个不称职的教师。台湾有个教育家高振东说过一句话:“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作为一个教师,就是要成为这样的神,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或弟弟、妹妹一样,真心实意地为学生的进步和成才着想。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体现,是教师这个光荣称号所要求的。

 

  三、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精神、探讨方法

 

  教师的职责体现在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和学会做事。学会做人,重在精神的引导和素质的提高,把做人的道理内化为品德和素养;学会做事,重在方法的探讨和能力的培养,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最有用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1.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应注重“四体现”

 

  (1)体现以问题为主线,实行开放式教学。教学中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给出课程中目前的结论和结果,还要给出学科的发展过程和近期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使学生明确探索问题的目标,引起研究问题的兴趣。

 

  (2)体现自己的科研体会或自己所了解的工程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实例,实行教学与科研的互动。能不能做到这一点,是一流教师和三流教师的重要区别;有没有比较多的教师能做到这一点,是一流大学和三流大学的重要区别。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就要搞科研,下实验室,深入工厂和社会,直接获得工程经验和第一手资料,充实到自己的教学中。

 

  (3)体现对教学内容的删繁就简,吐故纳新,实行教学内容对学科与专业发展的跟踪。课堂上讲的过细过繁,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又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有些教师就像喂婴儿一样,把教学内容嚼得很细,口对口地喂给学生,学生吃得舒服,当场消化,但是这样长此下去,学生的消化能力和自己找食吃的能力,也就是自主学习的能力就退化了。

 

  教学内容的吐故纳新是教学上永恒的要求。科学在发展,专业内容更新快,教学要教给学生不过时的东西,尽可能把新的进展和内容充实到课堂上。这首先要求教师自己对学科知识的跟踪要及时。过去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得有一桶水,现在要求教师得有一条河,是活水,是时时更新的知识。

 

  (4)体现学科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结合,将素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之中。素质教育首先是一种教育思想和理念,它应该是无处不在的,应该在所有的教学环节中,在每一门课程中都体现和落实。当然,这首先要求教师能够自觉地把素质教育融入教学之中。在理工科的课堂上,教师要注意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在文科的课堂上,则要注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并不是要占用很多时间,用掉很多篇幅,而是要画龙点睛,要精,要管用。

 

  2.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还有“四个更重要”

 

  作为一个教师,传授知识是基本的任务。然而,还有四个方面更重要。

 

  (1)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比教授知识更重要。对教师来说,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不需要教;对学生来说,会学比学会更重要。

 

  (2)养成学生的科学精神比传播科学更重要。内容比形式重要,方法比内容重要,观念比方法重要,学习品德和科学态度比学习观念还要重要。从育人的角度,培养学生严谨、求实、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学术品格,比传播科学知识本身重要得多。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强制学生学习更重要。一个学生能否学有所成,将来能否成就一番事业,决定的因素不是学历的高低,而是对学习的兴趣和对工作的激情,是内在的动力和执著的追求。所以教师最重要的责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种。

 

  (4)引导学生学会应用知识比单纯传授知识更重要。学习重在“习”,知识重在“识”,文化重在“化”。听过的会忘记,见过的能记住,做过的才真正明白。背会不算会,体会与做会才算会。

 

  四、教师要建立平等密切的师生关系

 

  目前我国高校的师生关系处于新的背景之中。一是学生缴费上学,要求享受相应的教育资源,得到相应的教育服务。二是在信息社会,人们具有多种获取知识的渠道。信息和知识的网络传输,改变了“先生就是先知”的定律。三是大学教师们普遍面临评职晋级的定量化考核,不得不以大量的精力去搞科研、写论文,用在学生身上的精力减少了,以至媒体上发出了警惕大学师生“渐行渐远”的呼声。

 

  新时期新背景,师生关系需要进一步定位与优化,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成为进一步明确教师职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任务。下面从不同的视角探讨应有的师生关系。

 

  1.以生为本的师生关系

 

  大学是为学生而办的,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学中教师要围着学生转,为学生的学习与成才服务,而不是学生为教师服务。

 

  2.平等相处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地位、人格的民主和平等,有利于师生相互信任、促进交流,有利于学生充分张扬个性,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火花。

 

  3.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

 

  一方面,要提倡和坚持学生尊重教师。一是尊重教师的知识、教师的智力与知识资源;二是尊重教师的劳动,课堂上认真听讲并且能和教师讨论和交流;三是对教师有基本的礼貌。另一方面,要提倡和坚持教师尊重学生。一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以居高临下、命令训斥的态度对待学生,创造平等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二是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研究和把握学生的身心成长状态,以对学生的热爱和负责,准确施教、有效施教;三是尊重学生的兴趣和差异,引导学生培养兴趣、个性发展,鼓励每一个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4.授业加激发的师生关系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还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不仅要对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激发学生自觉地获取知识以至创造知识;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思想,还要激发学生产生思想。如何对待学生是每一位教师一辈子都在做的答卷。教师的职责不仅在“教”,而且在“育”,在引导和激发。

 

  5.直接对话与交流的师生关系

 

  随着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手段大量应用,如何守护师生之间直接对话与交流的关系成为教学中的一个实际问题。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和教师的教书育人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力所在。教师和学生永远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学是师生之间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感情与感情的交融。再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也不能取代和改变师生之间的这种根本关系。

 

  6.师长加朋友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应该有较多的接触,注重了解学生的情况,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会结交很多大学生朋友,有些学生毕业后多年,还会想着自己当年的老师,而且常找机会来看望,教师也会因此增加很多人生的情感和快乐。

 

  7.基于赏识教育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以挑剔的眼光评价学生还是以赏识的态度对待学生,反映了不同的教育观。从教育的观点和规律出发,施教者的责任和作用不在于揭露和批评受教育者的缺点,而在于发现和鼓励受教育者的优点,实施“赏识教育”,鼓励学生扩大和强化自己的优点,限制自己的缺点,激发自己的积极性和进取心。事实上,发现优点,鼓励和扩大优点,克服和管理缺点而不是盯住缺点、消灭缺点,是任何一个人发展自己、优化自己的重要规律,更是任何一所学校培养教育学生的重要原则。

版权所有:湖北经济学院 鄂ICP备05003310

地址: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岛开发区洋桥湖大道8号 邮编 430205